传奇部队忆朝鲜战争:一个连打得就剩一个排

2013年08月12日11:42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原标题:朝鲜族师传奇

  在夜色中,列车快速驶过鸭绿江。年轻的朝鲜族战士们好奇地透过车厢的缝隙,张望着这块陌生的土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北京,吉林磐石、延吉报道

  中国人民志愿军,通常指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之后派出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根据军史,第一批入朝的是1950年10月12日过江的40军先头部队。

  事实上,出于民族解放的理想和国际主义精神,大约4万名来自中国的朝鲜族战士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前就陆续进入半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进抵半岛南端的洛东江,这是整个战争中北方军队所能达到的最南方战线。

  这些被称为“朝鲜族师”的部队,其概况曾在《抗美援朝战争史》、《聂荣臻回忆录》等权威文字资料中被记述。

  近年来,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朝鲜族师老战士,力图还原这支传奇部队的战争经历。

  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之际,《瞭望东方周刊》刊发此文,以纪念那些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英雄们。

  要回去解放朝鲜

  1950年春节后的一个夜晚,陆军47军139师415团警卫连1排1班班长朴贤善被团长叫了去。“他问我,想不想回朝鲜。”

  2010年,当时78岁的朴贤善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说:“我说,服从组织安排,但是心里已经明白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这时,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隶属于第四野战军的47军从东北打到了重庆。朴贤善觉得,战争就要结束了。

  朴贤善原本出生在朝鲜。他的曾祖父在18世纪末从半岛南部北迁到今天的朝鲜,在他不到10岁时全家又迁移到中国吉林省的磐石。1947年6月,朴贤善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那一次,我们磐石这一片有1300多人参军,大多数是朝鲜族。”

  日据时期,包括金日成在内的一些朝鲜爱国者参与了东北抗日联军,另外还有在太行山地区活动的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抗战结束后,退入苏联的东北抗联和华北的朝鲜义勇军相继返回东北,其中一些回到了朝鲜。

  老一代朝鲜义勇军在中国东北的朝鲜族地区享有很高声誉。比如在磐石领导游击队的李红光1935年就已牺牲,但1946年仍以他的名字在南满地区组建了以朝鲜族战士为主的“李红光支队”。朴贤善的二哥就在这支部队中,它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6师。

  根据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一书,以朝鲜义勇军各支队为基础,还组建了后来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4师、156师的部队。在第四野战军的38军、40军以及47军等部队中,也存在大量朝鲜族连队和朝鲜族战士。

  现在延吉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开山屯镇居住的金文弼,1950年时正随44军131师进驻广州。龙井与朝鲜一江之隔,约70%人口是朝鲜族,是中国境内有名的朝鲜族聚居地。

  金文弼的父亲金铁云就是一位抗日烈士。他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派到朝鲜工作时被捕,因受到严刑拷打而去世。

  1950年3月初,指导员把金文弼叫去问,是不是在打天津时和一个姑娘订婚了。

  他回答说,是姑娘的父亲看中了他,但并未订婚。指导员说,那你就随其他朝鲜族战士北上吧。

  据他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在广东的五六百名朝鲜族战士先在广州中山公园集合,然后乘火车到郑州,经过体检等程序,其中有300人最终前往朝鲜。

  朴贤善告诉本刊记者,按照朝鲜族习惯,老义勇军被称为“前辈”,他们中许多人从小生长在朝鲜,更愿意按照民族划分将自己界定为“朝鲜人”。而他和大多数年轻人,则习惯以国家的概念来界定自己是“中国人”。

  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以及第四野战军各部陆续南下,部队中的朝鲜族军官和较年长的朝鲜族战士开始要求返回朝鲜。“蒋介石就要被打倒了,要回去解放朝鲜,打倒李承晚。”朴贤善回忆说。

  于是,从广东、海南、广西 朝鲜族战士们纷纷启程,返回东北。

  终于回来了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抗美援朝战争史》:1949年5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金一访问中国,代表朝鲜劳动党中央请求中共中央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由朝鲜人组成的部队返回朝鲜。

  “此后,根据中朝两党的协议,驻中国东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中由朝鲜人组成的两个师,于1949年7月返回朝鲜,编入人民军。另一个师于1950年春返回朝鲜,编入人民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叙述。

  有关中朝交涉朝鲜族战士返朝的情节,还出现在《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和《聂荣臻回忆录》中。

  《聂荣臻回忆录》中主要描述了第三个师返回朝鲜的情况:“1950年1月,金日成同志派金光侠等同志到中国来,要求接回一万四千名朝鲜籍战士。”

  在解放军开始大裁军的背景下,中央指示由聂荣臻负责这项工作。中国同意将这批战士全部移交给人民军后,金光侠又提出存在装备缺乏问题。

  聂荣臻将此事向中央汇报,只一天就得到了批准。最终,这些朝鲜族战士携带武器离开中国。

  而根据公开出版的东北军区司令部《东北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朝鲜是中国亲密的友邦共患难的战友》,先期携带武器返朝的164师、166师有兵员2万至2.2万人。

  加强军事力量是当时朝鲜南北双方的共同选择:整个1949年,半岛几乎都是在摩擦和武装冲突中度过的。根据后来美国出版的书籍,南方一度向北方发动了旅级的进攻。

  无论打算进攻还是防守,双方都把1950年看做关键一年。

  隶属13兵团直属部队的崔炳龙向本刊记者回忆说,他们从广西柳州驻地登上火车才发现,闷罐车厢里全是和他一样的朝鲜族战士,“哪个部队的都有,但老家都是吉林、黑龙江那边的。”

  1950年1月底至3月初,来自156师等部队的朝鲜族战士在郑州集结,整编为独立15师,以及一个步兵团和一个大队。

  崔炳龙为独15师3团直属侦察部队1连3班班长。他回忆说,这个师不到1.1万人,但战斗力很强,“一打听,立过二等功的都不好意思说,哪个连队都有战斗英雄。”

  朴贤善则被编入独立步兵团1营1连任1班长。“全是18到25岁之间的战士。当时除了训练就是国际主义教育。”这个步兵团约有3000人。加上独立大队,在郑州集结了大约1.5万名朝鲜族战士。

  金文弼到郑州时间较晚,只呆了几天就再次出发。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登车前,一个穿呢子大衣、戴礼帽的人用朝鲜语对他们说,他们将去语言和习惯完全不同的地方。

  上车后,他得知这个人就是后来获得人民军大将军衔的金光侠。金光侠毕业于黄埔军校,早年曾在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队中战斗,后随金日成返回半岛。

  1950年3月中旬,集结在郑州的部队陆续登上火车。崔炳龙回忆说,一路上要求他们不得随意向窗外看。快到丹东时,他们换上了人民军的制服。

  金文弼的记忆是,列车在沈阳停留的时候他们还吃到了冷面。那时站台上都是有亲属参军的朝鲜族群众,他这时才得知此行将前往朝鲜。

  列车在丹东再次停留,金文弼和战友用馒头和咸菜疙瘩到朝鲜饭馆换了朝鲜汤饭,所以这天一日三餐都吃得很好。这也是他们在中国最后的一天。

  金文弼清晰地记得这个过江的日子:1950年3月18日。

  在夜色中,列车快速驶过鸭绿江。年轻的朝鲜族战士们好奇地透过车厢的缝隙,张望着这块陌生的土地。而一名年长的朝鲜族军官则深深感叹:“终于回来了!”

  而166师、164师这些番号,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消失。

看新浪新闻赢iPad mini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朱镕基新书今日出版 部分内容曝光
  • 体育世锦赛林丹成就5冠王 李宗伟决胜局伤退
  • 娱乐郭晶晶被曝20日剖腹生子 霍震霆默认
  • 财经研究称房价越高地方官员升迁可能性越高
  • 科技银行系电商成鸡肋:无竞争优势使用者少
  • 博客李银河:打飞机服务被判无罪的启示
  • 读书毛泽东对周恩来有不满又离不开(组图)
  • 教育武汉一大学山寨著名建筑似世界公园(图)